護理學院徐湘鳳博士及其導師團隊報文化因素對華人的癌性疼痛和癌性疼痛藥物管理的認知和應對方式的影響
研究報道,70%的癌癥患者由于生活質量長期受到癌性疼痛的影響,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會性問題。導致癌癥患者的疼痛難以控制的主要原因包括癌癥患者沒有及時地向醫護人員報告疼痛、對止痛藥使用的依從性差;而文化差異可能會加劇這些問題的發生。2022年3月,昆明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的徐湘鳳博士及其澳大利亞的導師團隊(昆士蘭科技大學的Phillips博士、悉尼科技大學的Luckett博士和悉尼大學的Lovell教授)在Palliative Supportive Care上發表題為Cultural factors affecting Chinese migrants’ perceptions and responses to cancer pain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A convergent mixed-method study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者在Leininger文化照護理論的指導下制定了研究方案,對在澳大利亞悉尼接受門診癌癥和/或姑息治療服務的華人進行了調查,采用了綜合主題分析和元推理的方法對數據進行了分析和整合。研究結果表明,該人群長期忍受著難以控制的癌性疼痛,對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大多數受訪者經歷了中度至重度疼痛,但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使用了嗎啡類止痛藥。絕大多數受訪者采用非藥物治療方法、一半使用中藥來控制疼痛。受訪者的癌性疼痛障礙平均得分為3.28(標準差±0.89),明顯高于其他人群的平均值。導致該人群在疼痛的藥物管理方面出現問題的主要因素包括:哲學健康信念的差異,文化價值觀和信念的差異,以及對嗎啡類止痛藥和癌癥治療的藥物之間會發生沖突和不良反應的擔憂。研究者發現華人對癌性疼痛的反應和對藥物治療的態度是復雜的,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來幫助該人群克服與文化相關的障礙,提高該人群癌性疼痛管理的質量。
本文第一作者為徐湘鳳博士,通訊作者為Lukett博士。該研究得到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研究培訓基金和澳大利亞癌癥護士學會研究基金的支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7/S14789515220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