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共同發表兒童青少年心理韌性研究成果
2022年6月25日,昆明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肖媛媛教授與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盧瑾主任醫師聯合課題組在精神病學領域著名期刊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Mental Health雜志(JCR一區,影響因子7.494)在線發表了題為“School bullying victimization-associated anxiety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 mediation of resilience”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通過基于人群的大樣本橫斷面調查,探索在中國兒童和青少年中,心理韌性是否在校園欺凌與焦慮關聯中存在中介作用。
兒童青少年有較高的焦慮患病率。前期研究表明,欺凌受害者的焦慮風險為未被欺凌者的兩倍。由于對校園欺凌直接開展干預難度較大且收效甚微,因此,探索校園欺凌受害與兒童青少年焦慮關聯的中介因素至關重要。當前研究通過路徑分析發現:心理韌性在兒童青少年欺凌受害和焦慮的關聯中起到了顯著的中介作用,由其介導的間接關聯占總關聯的近三分之一(31.89%)(圖1)。
圖1心理韌性在校園欺凌受害與焦慮關聯中的中介作用路徑分析.*p<0.05
進一步分析顯示,在心理韌性的五個維度(目標集中、情緒調節、積極感知、家庭支持和人際協助)中,情緒調節、人際協助和家庭支持三個維度在校園欺凌受害和焦慮的關聯中起到了顯著的中介作用,分別介導了總關聯的30.34%、10.79%和8.35%(圖2)。
圖2 心理韌性不同維度在校園欺凌受害與焦慮關聯中的中介作用比例
當前研究主要發現提示心理韌性在中國兒童青少年校園欺凌受害相關焦慮風險干預中的重要性,通過提升兒童青少年的情緒調節能力、改善父母支持和人際協助或許可以有效減少校園欺凌受害者的心理危害。
昆明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方疊、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盧瑾主任醫師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昆明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肖媛媛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2060601)、云南省興滇人才計劃青年人才項目(YNWR-QNBJ-2018-286)及云南省創新團隊(202005AE160002)支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186/s13034-022-00490-x)